新疆地處中國西北角,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的1/6。遼闊的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高大的天山、昆侖山和阿爾泰山,孕育著得天獨厚的土地、水能、風力、光熱、礦產、生物、森林和旅游等各種資源。
長期以來,新疆是中國能源資源的輸出地,因當地加工能力有限,新疆的大部分油氣、煤炭、棉花等資源通過鐵路、公路和管網輸往內地加工,也無法大幅度帶動當地的經濟快速發展。
新疆資源的開發戰略亟需轉型。早在2005年,中國石油批準實施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原油管道建設,隨后便啟動了獨山子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建設,這是中國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能源合作的重點項目。這座總投資達272億元“巨型工廠,是繼“西氣東輸”工程之后西部大開發又一項標志性工程。
能源專家普遍認為,哈薩克斯坦原油輸入中國,開啟了中國境外陸路石油管線供油時代,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一個更加穩定、安全、持續供油的時代,這個國際輸油管的輸油能力將達到2000萬噸。
獨山子石化公司總經理白繼晨說,哈薩克斯坦原油經阿拉山口口岸進入中國,國家部署在距離阿拉山口最近的石化基地獨山子進行深加工,改變新疆作為原油“中轉站”的地位。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項煉化一體化的自動控制工程已經全面完工,將按照國家發改委和中國石油的有關批復精神確定開工日期。
伴隨著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新疆逐步形成以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為主的完備的工業體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2008年新疆原油產量達2722萬噸,比1951年增長7776倍,比1978年增長6。7倍,是中國第二大原油產區。
新疆天然氣的產量更是驚人,2008年天然氣產量240億立方米,比1953年增長9230倍,比1978年增長95倍,居全國第一位;西氣東輸氣源地——塔里木油田的探明儲量超過前50年的總和,累計探明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氣田。
新疆沿天山北坡經濟帶和環塔里木盆地經濟帶已經形成了一批礦產資源冶煉、加工的產業集群,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和石油化工基地。
新疆近年來力推“大企業大集團戰略”,要求建設高層次、高起點的能源項目,并投入巨資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目前,新疆已經引進了192家大企業大集團,其中有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
“新疆的煤炭2.2億噸,占全國的40%以上,長期以來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運往中西部省區,但是運量極小,經濟效益也不明顯?!毙陆刈遄灾沃蔹h委書記李學軍說,準東煤田居新疆四大煤田之首,是新疆重要的煤電基地,也是今后新疆將煤炭資源轉化成電能實施“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
豐富的資源吸引了華電、中石油、宜化等全國30多家煤電煤化工的大型企業“落戶”準東。據了解,目前新疆計劃在準東地區實施的煤電煤化工建設項目有60個,預計總投資將達到4900億元。
新疆地域遼闊,風能、太陽能新型能源潛力巨大,與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相適應,新疆連年組織實施“科技興新”計劃,把新型能源的開發擺在了重要的位置。
今年,在額爾齊斯河谷,華電集團、國電集團計劃投資18億元的2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正在建設中;在常年狂風肆虐的阿拉山口,總投資5.2億元的國電集團一期20萬千瓦風電工程11月中旬開工。
根據規劃,2010年新疆吐魯番達坂城、哈密地區將建兩個裝機容量為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屆時新疆風電裝機占全區電力裝機總規模的比例超過5%,至2020年有望實現風電規模外送,讓更多人群受益于這一清潔能源。
資源開發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活力,從“西氣東輸”到“西電東送”,新疆在不斷的發展中完成了由資源“批發商”向產品“供應商”的轉變,能源戰略的轉移使得塔里木盆地周邊輪臺、庫車、沙雅、拜城、澤普和且末等過去的貧困縣,變成南疆地區的經濟強縣;天山北坡經濟帶的一大批中小城市率先向現代工業化邁進,縮小新疆與東部地區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