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保持冶金產業平穩運行,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為“十二五”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依據國家《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訂本規劃。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冶金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八21世紀以來,我省冶金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全省生鐵、粗鋼產能分別為8400萬噸、4000萬噸,氧化鋁、電解鋁、金屬鎂產能分別為410萬噸、120萬噸、70萬噸。2008年,生鐵產量2782萬噸、粗鋼產量2345萬噸,鋼材產量1976萬噸,居全國第五;氧化鋁產量341萬噸、電解鋁產量97.3萬噸,居全國第三;金屬鎂產量33萬噸,居全國第一。
我省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不銹鋼生產企業和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大型氧化鋁生產企業,不銹鋼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建筑鋼材、鋁、鎂產品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形成了以鋼鐵、鋁、鎂、銅為主體的冶金產業結構。冶金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省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我省冶金產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落后產能比重大,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短,綜合配套能力差,大多數企業能耗高、污染重。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我省冶金產業受到嚴重沖擊,市場需求低迷,價格快速下跌,生產大幅回落,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部分中小企業停產或半停產,整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應當看到,金融危機給我省冶金產業帶來嚴重影響的同時,也為產業調整和振興帶來了重要的機遇。一是中央及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效果正在顯現;二是國家出臺了鋼鐵、有色金屬等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三是我省擁有太鋼集團、海鑫鋼鐵、中鋁山西分公司、魯能晉北鋁業、銀光鎂業、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骨干企業,是我省調整和振興冶金產業的基礎和重要依托;四是我省擁有豐富的煤、焦、鋁土礦、白云石資源和較豐富的鐵礦資源,具有發展冶金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五是當前市場需求低迷、競爭加劇為我省冶金產業淘汰落后、結構調整、優化布局、聯合重組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制訂實施冶金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我省冶金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產業升級、優化布局為重點,推動冶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集中度,提升競爭力,實現我省冶金產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二)規劃目標
以國際冶金產業的先進水平為目標,建設以不銹鋼材、優質板材、裝備制造用材及優質建筑用棒、線、型材和鋁材、銅材、錢合金產品為主導的現代冶金產業體系。
1、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生鐵、粗銅產能分別控制在4500萬噸(含鑄造生鐵)、4000萬噸,氧化鋁、電解鉛、金屬鏈產能分別控制在800萬噸、200萬噸、60萬噸。
2、淘汰落后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1年底,按國家要求,淘汰落后煉鐵產能2000萬噸以上、煉鋼產能約1600萬噸、電解鋁產能約20萬噸,2012-2015年,進一步提高淘城落后產能標準,冶金企業裝備水平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產業基地基本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基礎,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五個鋼鐵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晉南、晉北、晉西、晉東四個百萬噸以上氧化鋁生產基地和運城、太原、陽泉、原平四個電解鋁及鉛材加工產業園區;建設太原、大同、運城三個鎂工業基地和中條山銅業基地。
4、聯臺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全力支持太鋼集團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力爭到2011年,太鋼集團生產規模達到2000萬噸以上,20l1年達到3000萬噸以上,使太鋼集團產能占全省鋼鐵產能由目前的25%提高到75%以上。
5、主要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通過產能置換建設煉鐵高爐容積3200m3。及以上,配套焦爐炭化室高度6m及以上、煉鋼轉爐容量200噸及以上、電爐容量100噸及以上和先進的軋鋼生產裝各;完善氧化鋁基地在建項目配套建設任務。新、改建電解鋁項目采用240KA及以上的大型預焙槽工藝,實現電解鋁液直接合金化、連鑄、連軋工藝;金屬鎂冶煉實現煤氣加熱生產工藝、回轉窯煅白工藝、藏預熱蓄熱式加熱爐爐料預熱處理工藝、鎂液直接合金化及連鑄連軋生產工藝。
6、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形成以不銹鋼、鐵路運輸用銅、結構鋼、電工鋼、管線鋼、裝備制造用鋼、冷軋硅鋼、優質建筑用棒、線、型材為主要品種的鋼鐵生產體系,以鋁板帶、型材、箔材、管材、鑄件等產品為主的鋁材生產體系,以汽車壓鑄件、IT壓鑄件、板材、擠壓材、型材為龍頭的鎂合金生產體系,以銅材為主的銅產品生產體系。
7、節能減排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其中,重點骨干企業噸鋼綜合能耗≤0.6噸標煤,噸鋼耗新水≤4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1.0千克;氧化鋁綜合能耗<0.8噸標煤/噸,電解鋁鋁液交流電耗≤13500千瓦時/噸;金屬鎂冶煉企業綜合能耗<5.6噸標煤/噸;重點企業冶金爐渣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均達到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