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五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礦產極其豐富,總體而言,具備有幾個特點:
(1)礦產種類齊全。湖北省已發現礦產136種,占全國的81%,已探明儲量礦產有87種,占全國的58%。湖南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41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產(168種)的83.83%,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94種,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礦種的61.43%,共發現各類礦床、礦點6000余處,探明礦產地1534處,其中大型礦床92處,中型礦床174處,小型礦床1268處。河南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107種礦藏,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76種。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就有140多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4種。安徽省累計發現各類礦產96種,礦產地2000多處,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有67種,礦區711處。
(2)儲量大,特色資源優勢明顯,開發潛力高。湖北省主要有鐵、煤、銅、磷、石膏、巖鹽等。其中,磷礦石、硅灰石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鐵、銅、石膏、巖鹽、金等23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7位,為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湖南省的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產在全國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截止1997年底已探明的鎢、鉍、輕稀土礦(獨居石礦物)等11個礦種的保有儲量居全國首位;石煤、錳、釩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二位;銫、鋰、鈮(鈮鈳鐵礦礦物)、鉭(Ta2O5)等10種礦產列全國第三位;錫、鋅、石膏蝕面用輝長巖等8種礦產列全國第四位;汞、硼、長石等4種礦產列全國第五位。居全國前五位的礦產共41種,居全國前十位的礦產有66種,其中鎢、鉍、銻、釩、錫、隱晶質石墨、重晶石等礦產在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非金屬礦產資源中磷、硫、重晶石、巖鹽、金剛石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礦產資源中47種居全國前10位,13種居全國第三位,鑰、藍石棉、天然堿、珍珠巖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鋁土礦和耐火粘土儲量以及黃金、煤炭產量居全國第2位,已探明儲量的天然氣居全國第3位,玻璃用石英儲量居全國第4位,螢石儲量居全國第5位。江西省礦產有37種居全國前6位,33種居全國前五位,21種居全國前3位,黃金等11種居全國首位。黑色金屬有鐵、錳、鈦、釩等四種;有色和貴金屬有銅、鉛、鋅、金、銀等13種,稀有稀土有鈮、鉭等29種,在全國占有明顯的優勢。安徽省的成礦地質條件得天獨厚,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生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以煤、鐵、銅、硫鐵礦、水泥用灰巖和明礬石的探明儲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儲量居全國第7外,其余5種礦產的保有儲量均居全國前5位,是安徽省的優勢礦產。能源礦產已發現7種,有煤、石煤、石油、天然氣、地熱、鈾、釷等。已探明工業儲量的有煤、石煤、石油3種。其中煤炭尤為豐富,保有儲量246億噸,居全國第7位。黑色金屬礦產已發現的礦產有鐵、釩、鈦、錳、鉻等5種。除鉻之外,其余4種均已探明工業儲量。其中鐵礦保有儲量居全國第5位。有色金屬礦產已發現的礦產有銅、鋅、鉬等。其中的銅、鉛、鋅、鈷、鎢、銻已探明工業儲量。銅的保有儲量居全國第5位。貴金屬礦產已發現的有金、銀、鉑族等。已探明工業儲量的只有金、銀2種。金礦保有儲量150噸(含伴生金),居全國第10位。
(3)礦產相對集中,礦業基礎好,利于進一步深開發。湖北省礦產相對集中,大多集中于黃石、大冶一帶交通發達,礦產開采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湖南省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業發達,有色金屬礦產分布廣且相對集中。其中,鎢、鉍礦產集中有很好的找礦前景,資源和產品除滿足本省需要外,還可供應外省和出口;錫、銻、汞、鉛、鋅業有很好的找礦前景。河南目前已經形成了條件成熟的優勢礦產系列,其中能源系列:煤炭產量居全國第二位,天然氣居全國第三位,并形成穩定的礦產生產模式。擁有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產資源系列:居全國第一的金、鋁等礦產均具有較為成熟的開發機制。江西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礦床分布廣泛。目前形成亞洲最大的銅礦和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