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冶金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省冶金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全省生鐵、粗鋼產能分別為5400萬噸、4000萬噸,氧化鋁、電解鋁、金屬鎂產能分別為410萬噸、120萬噸、70萬噸。2008年,生鐵產量2782萬噸、粗鋼產量2345萬噸,鋼材產量1976萬噸,居全國第五;氧化鋁產量341萬噸、電解鋁產量97。3萬噸,居全國第三;金屬鎂產量33萬噸,居全國第一。我省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不銹鋼生產企業和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大型氧化鋁生產企業,不銹鋼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建筑鋼材、鋁、鎂產品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形成了以鋼鐵、鋁、鎂、銅為主體的冶金產業結構。冶金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省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我省冶金產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落后產能比重大,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短,綜合配套能力差,大多數企業能耗高、污染重。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我省冶金產業受到嚴重沖擊,市場需求低迷,價格快速下跌,生產大幅回落,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部分中小企業停產或半停產,整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應當看到,金融危機給我省冶金產業帶來嚴重影響的同時,也為產業調整和振興帶來了重要的機遇。一是中央及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效果正在顯現;二是國家出臺了鋼鐵、有色金屬等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三是我省擁有太鋼集團、海鑫鋼鐵、中鋁山西分公司、魯能晉北鋁業、銀光鎂業、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骨干企業,是我省調整和振興冶金產業的基礎和重要依托;四是我省擁有豐富的煤、焦、鋁土礦、白云石資源和較豐富的鐵礦資源,具有發展冶金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五是當前市場需求低迷、競爭加劇為我省冶金產業淘汰落后、結構調整、優化布局、聯合重組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制訂實施冶金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我省冶金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產業升級、優化布局為重點,推動冶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集中度,提升競爭力,實現我省冶金產業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二)規劃目標以國際冶金產業的先進水平為目標,建設以不銹鋼材、優質板材、裝備制造用材及優質建筑用棒、線、型材和鋁材、銅材、鎂合金產品為主導的現代冶金產業體系。
1、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生鐵、粗鋼產能分別控制在4500萬噸(含鑄造生鐵)、4000萬噸,氧化鋁、電解鋁、金屬鎂產能分別控制在800萬噸、200萬噸、60萬噸。
2、淘汰落后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1年底,按國家要求,淘汰落后煉鐵產能2000萬噸以上、煉鋼產能約1600萬噸、電解鋁產能約20萬噸;2012—2015年,進一步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冶金企業裝備水平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產業基地基本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基礎,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五個鋼鐵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晉南、晉北、晉西、晉東四個百萬噸以上氧化鋁生產基地和運城、太原、陽泉、原平四個電解鋁及鋁材加工產業園區;建設太原、大同、運城三個鎂工業基地和中條山銅業基地。
4、聯合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全力支持太鋼集團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力爭到2011年,太鋼集團生產規模達到2000萬噸以上,2015年達到3000萬噸以上,使太鋼集團產能占全省鋼鐵產能由目前的25%提高到75%以上。
5、主要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通過產能置換建設煉鐵高爐容積3200m 3及以上,配套焦爐炭化室高度6m及以上、煉鋼轉爐容量200噸及以上、電爐容量100噸及以上和先進的軋鋼生產裝備;完善氧化鋁基地在建項目配套建設任務。新、改建電解鋁項目采用240KA及以上的大型預焙槽工藝,實現電解鋁液直接合金化、連鑄、連軋工藝;金屬鎂冶煉實現煤氣加熱生產工藝、回轉窯煅白工藝、雙預熱蓄熱式加熱爐爐料預熱處理工藝、鎂液直接合金化及連鑄連軋生產工藝。
6、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形成以不銹鋼、鐵路運輸用鋼、結構鋼、電工鋼、管線鋼、裝備制造用鋼、冷軋硅鋼、優質建筑用棒、線、型材為主要品種的鋼鐵生產體系,以鋁板帶、型材、箔材、管材、鑄件等產品為主的鋁材生產體系,以汽車壓鑄件、IT壓鑄件、板材、擠壓材、型材為龍頭的鎂合金生產體系,以銅材為主的銅產品生產體系。
7、節能減排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其中,重點骨干企業噸鋼綜合能耗≤0。6噸標煤,噸鋼耗新水≤4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1。0千克;氧化鋁綜合能耗<0。8噸標煤/噸,電解鋁鋁液交流電耗≤13500千瓦時/噸;金屬鎂冶煉企業綜合能耗<5。6噸標煤/噸;重點企業冶金爐渣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均達到國家標準?!?
三、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
將應對危機與振興產業相結合,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全面系統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將“企業大型化、裝備現代化、布局基地化”作為調整和振興我省冶金產業的主要任務?!?
(一)應對危機,著力解決當前企業面臨的困難 努力開拓省內外市場,以重點產業和重點工程需求為目標,拓展產品銷路。建立省內重點產業和重點工程與冶金產品生產企業的供需協調機制。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保先進生產力、保重點企業、保關鍵品種,促進冶金產業平穩發展。
(二)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嚴格控制總量,所有建設項目必須以淘汰落后、產能置換、聯合重組為前提。到2011年底前淘汰400m3及以下的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淘汰160KA電解鋁生產線及年產1萬噸以下金屬鎂生產企業;到2015年底前淘汰1000m 3以下的煉鐵高爐、50噸以下轉爐和電爐以及與其配套的燒結、連鑄、軋鋼系統,淘汰190KA電解鋁生產線及年產2萬噸以下金屬鎂生產企業。
(三)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支持太鋼集團、中鋁山西分公司、魯能晉北鋁業、銀光鎂業、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等省內外大型骨干企業,對相關企業進行聯合重組和升級改造。到2011年,全省鋼鐵企業由目前的200多家減少到50家左右,電解鋁企業由目前的12家減少到8家,金屬鎂企業由目前的70余家減少到30家左右。到2015年,鋼鐵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電解鋁企業控制在5家以內,金屬鎂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適時組建山西鋼鐵集團、山西鋁業集團、山西鎂業集團,促進我省冶金產業走集約型、集團化發展道路?!?
(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升產業競爭力 努力提高油汽管線鋼、車軸及鐵路運輸用鋼、高強度建筑鋼、高強度機械用鋼、大型H型鋼、電工鋼的生產技術工藝,不斷開發市場適銷的新產品;研發高磁感取向硅鋼生產工藝技術;研發低品位礦、難選鐵礦的選礦技術;研發生產過程中余熱、余能、固體廢棄物高效回收利用技術;研發電解鋁液、金屬鎂直接合金化、連鑄連軋生產工藝技術以及鎂產品表面抗氧化處理工藝技術。依托大型優勢企業技術研發和人才優勢,提升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
(五)優化布局,推進基地建設 以大型骨干企業為主體,聯合重組周邊企業,推進基地建設?!′撹F基地:依托太鋼集團、長鋼集團、海鑫鋼鐵、中宇鋼鐵、中陽鋼鐵等現有大型優勢企業,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五個生產基地。重點推進太鋼集團呂梁鋼鐵基地建設、太原不銹鋼深加工園區建設。 鋁基地:依托中鋁公司、魯能晉北鋁業、陽泉兆豐鋁業等企業建設運城、原平、興縣、陽泉四個氧化鋁生產基地,依托氧化鋁基地建設太原、運城、陽泉、原平四個電解鋁及鋁材加工產業園區?!℃V基地:依托太原同翔鎂業、富士康科技集團、廣靈精華鎂業、運城銀光鎂業等企業建設太原、大同、運城三個鎂及鎂合金深加工生產基地?!°~基地:依托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建設中條山銅產業基地。
(六)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 推廣綠色冶金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高爐必須配套高爐余壓發電裝置和煤粉噴吹裝置,焦爐必須配套干熄焦裝置和煤氣回收裝置,鼓勵企業建設焦爐煤氣脫硫、燒結機煙氣脫硫和高爐煤氣、轉爐煙氣干法除塵裝置,高爐、轉爐必須配套煤氣回收裝置,電爐必須配套煙塵回收裝置,鋁、鎂生產要實現連鑄連軋生產工藝。生產過程中排出的余熱、余能、余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實現循環利用,努力達到零排放。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 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對提前淘汰落后產能的鋼鐵企業可適當加大補償范圍和力度,將電解鋁、金屬鎂生產企業納入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補償范圍。各地、各部門要按照省人民政府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責任制的要求,健全機制,加強考核,按期完成任務?!?
(二)支持大型生產基地建設 把生產基地建設與總量控制、淘汰落后、產能置換、產業升級和聯合重組相結合,各基地的新增產能必須以淘汰相應的落后產能為前提,產能置換項目必須向生產基地集中布局。各部門要大力支持冶金生產基地建設,在規劃選址、土地征用、環境評價、取水許可、電力供應、交通運輸等方面給予傾斜。有關部門要盡快編制基地建設規劃,制訂配套支持政策?!?
(三)支持優勢企業聯合重組 落實國家支持企業聯合重組相關政策,制訂太鋼集團等省內龍頭企業聯合重組方案。支持優勢企業與煤、焦、電力等相關企業實行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重組。鼓勵優勢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銀行貸款、引進資金等途徑籌措聯合重組資金。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優勢企業聯合重組過程中安置富余人員、補交拖欠職工養老保險、債務處置的補助。
(四)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新建、改建項目的生產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必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其中煉鐵高爐容積3200m 3及以上,焦爐炭化室高度6m及以上,煉鋼轉爐容量200噸及以上、電爐容量100噸及以上,電解鋁預焙槽240KA及以上。所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及省人民政府規定的用地、環保、能耗、水耗等準入條件。
(五)實施冶金企業升級改造專項計劃省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實施聯合重組的大型骨干企業的升級改造項目,對基地建設和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市場前景好的鋼材新產品和鋁、鎂、銅深加工項目,能擴大出口規模的高端產品項目等?!?
(六)優化配置,合理開發利用資源 加強非煤礦產資源整合力度。一是提高準入門檻,對非煤礦山項目建設在生產工藝、裝備水平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二是淘汰落后產能,設立退出機制,淘汰安全條件差、污染重、資源浪費大、生產技術落后以及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生產能力。三是制訂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實現非煤礦山開采及其選礦企業在設立、項目核準、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安全許可、投入生產等方面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四是加強監督管理,通過完善行業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金屬礦山開采和選礦行業的監督管理機構,配備專業人員,組成全面有力的管理隊伍。優化資源配置。礦產資源優先配置給太鋼集團等大型骨干生產企業,以及實施聯合重組的大型骨干生產企業。鼓勵大型企業投資礦山勘探和開采,積極開發利用低品位、難選冶礦?!?
(七)建立冶金企業退出城市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位于城區內的冶金企業提前淘汰或搬遷改建,對提前關停向冶金生產基地或工業園區搬遷的企業給予支持,允許搬遷企業把原企業用地用作商業開發?!?
(八)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對冶金產業升級改造、淘汰落后、重點企業并購重組等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同時,加大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部門的溝通力度,積極爭取將淘汰落后產能置換建設項目的核準、環評、土地等審批權限下放到省級部門?!?
(九)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實施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建立科學、合理、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作用。
(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由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省內冶金企業建立境外原料集中采購機制,聯合開發國外礦產資源;建立產業信息平臺,開展行業統計、調研,收集產業政策、市場銷售、原料供應、淘汰落后、聯合重組等方面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定期分析行業運行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行業聯合重組方案等課題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五、規劃實施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規劃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盡快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 有關市縣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對本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跟蹤、了解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