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制裁,朝全力加速核開發,欲最終確立核武國家地位
6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一致通過了針對朝鮮第二次核試驗的1874號制裁決議案。決議案以1718號決議為基礎,增加更強有力的制裁措施。14日,朝鮮方面強硬回應了這份決議。專家指出,朝鮮的回應將加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
6月14日,朝鮮士兵在鴨綠江上巡邏
措詞用到“最強烈”
12日,聯合國安理會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磋商之后,一致同意對朝鮮5月25日進行地下核試驗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美國的聯合國副代表羅斯馬麗·迪卡洛說,決議用強硬語言表達了國際社會對朝鮮核試驗的一致態度,“這項決議賦予我們新的手段,削弱朝鮮進行擴散和威脅國際穩定的能力。”據悉,1874號決議在譴責的強度上有了很大變化,使用了“最強烈譴責”的措詞,這是安理會決議中可以使用的最高力度的措詞,而1718號只使用了“譴責”一詞。
在搜查貨物的問題上,1718號決議只針對走私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新決議案規定,只要進出朝鮮的船只被懷疑搭載禁運武器,就可以在公海上進行搜查;如果船只抗議,可引導其開到附近港口進行搜查。
在武器禁運方面,1718號決議只針對核、導彈和坦克等大型武器,而新決議案是要切斷朝鮮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武器出口。此外,在朝鮮進口武器方面,決議只允許進口小型武器,而且所有交易都必須在事前向安理會申報。
在金融制裁方面,1718號決議規定,只能凍結制裁委員會指定的團體、個人的財產,新決議案則禁止可能有益于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導彈項目的一切金融交易。
朝鮮用濃縮鈾對抗
朝鮮外務省13日“受委任”在官方媒體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和譴責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關于朝鮮核試驗的第1874號決議,并宣布在與美國開始全面對抗的情況下,采取3項措施以“捍衛民族尊嚴和國家自主權”。
這3項措施是:新近提取的钚將全部實現武器化;開始進行濃縮鈾作業;朝鮮將把美國及其追隨者的封鎖視為戰爭行為,并將采取堅決的軍事對應措施。聲明還宣布,朝鮮“絕對不會放棄核武器”。朝鮮現在已經對1/3的乏燃料棒進行了再處理,同時,為了建設自己的輕水反應堆,朝鮮已經成功地進行了濃縮鈾的技術開發并已進入了試驗階段。
朝鮮問題專家、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在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朝鮮公開宣布將提煉的所有钚元素都將用于生產核武器,并公布濃縮鈾計劃,“對朝鮮的核計劃來講已經不是新聞,更多的只具有新聞價值”。
他說,朝鮮之前就已經承認钚計劃,美國在間諜衛星中也已經看到。而朝鮮濃縮鈾計劃在山洞里進行,美國一直拿不到確鑿的證據,所以朝鮮始終予以否認。不過,美國已經掌握了很多證據證明朝鮮有這樣的計劃,因此無論是2002年10月美國特使凱利訪問平壤,還是后來的六方會談中,美國都想方設法逼迫朝鮮放棄濃縮鈾計劃,但朝鮮一直予以否認。
眾所周知,鈾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種稀有化學元素,具有放射性。鈾主要含三種同位素,即鈾238、鈾235和鈾234,其中只有鈾235是可裂變核元素,在中子轟擊下可發生鏈式核裂變反應,可用作原子彈的核裝料。
由于涉及核武器問題,鈾濃縮技術是國際社會嚴禁擴散的敏感技術。目前除了幾個核大國之外,日本、德國、伊朗等國家都掌握了鈾濃縮技術。提煉濃縮鈾通常采用氣體離心法,氣體離心分離機是其中的關鍵設備,因此美國等國家通常把擁有該設備作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進行核武器研究的標準。
美國核專家塞格福雷德-海克曾表示,“朝鮮很有可能已建立濃縮鈾研究設施,但尚未達到產業化階段”,暗示朝鮮的濃縮鈾計劃目前處于基礎水平。分析人士指出,朝鮮此次公開宣稱將進行濃縮鈾開發,說明朝鮮開發核武器又多了一些途徑。
截查朝船成為焦點
張璉瑰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新決議出臺后,外界輿論將焦點尤其集中在可疑船只搜查上。
盡管外界普遍認為朝鮮在軍事上處于弱勢且不易發生沖突,但這只是主觀判斷,因為安理會決議內容之一就是對朝鮮船只進行檢查,朝鮮已經宣布這種檢查就是宣戰,因此檢查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會冒著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而沖突一旦出現,局面很可能失控。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已經表示,美國準備檢查前往朝鮮可能裝有違禁品的船只,但不打算強行登船。
據張璉瑰介紹,對于可疑物品的檢查和沒收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很多細節還要具體推敲。
例如決議中規定,可疑船只懸掛了哪個國家的國旗就需要得到哪個國家的同意。如果船只懸掛的是西班牙的國旗,那么攔截、檢查和扣押的時候,就需要征得西班牙的同意。“這種情況一般問題不大,但是如果船只懸掛的是朝鮮國旗,而船上又確實可能裝載著可疑物品,但朝鮮拒絕接受檢查,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張璉瑰說,是否運用強行的武力解決,而船上的船員如果進行武力抗拒又怎么辦?這些問題都是將來執行決議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張璉瑰說:“我認為,在出現這些問題時,安理會有關部門還將具體討論制定細節性規定。此外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由各個檢查的國家或者國際組織自行處置。”目前,日本方面已經表示,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將不排除運用武力強制檢查的可能性,但聯合國其他會員國并未就此表態。
朝鮮可能搞第三次核爆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鋒認為,朝鮮的反應將進一步加劇與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對抗,只會進一步激化半島局勢,導致沖突升級,其實對朝鮮也是不利的。國際問題專家時殷弘教授說,如果朝鮮繼續采取挑釁行動,那國際社會也會采取更強硬的態度,甚至有可能繼續追加更為嚴厲的制裁措施。
實際上,對于朝鮮半島短期的局勢,各方專家均表示不容樂觀。不少專家認為,朝鮮最終要確立“有核國家”的地位,因此六方會談的重啟目前看不到希望。
朝鮮對安理會決議做出強硬回應后,美國“福克斯新聞”引述美國情報消息稱,美國情報官員已向總統奧巴馬提出警告,朝鮮打算以另一場核試驗回應聯合國的制裁和譴責。報道說,中央情報局發現,朝鮮打算重新將钚燃料棒提煉成武器級钚、提高其濃縮鈾計劃及發射另一枚“大浦洞2”號洲際彈道導彈。此外,美國CNN引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的話說,有“新的跡象”顯示,朝鮮可能正在準備另一輪核試驗。
韓國防衛分析研究所的分析家也認為,朝鮮至少還需要進行另外兩次核試驗,才能完成其核武器系統。 (趙全敏)
中國極力平衡制裁條款
輿論注意到,2006年朝鮮核試后5天1718號決議案便出臺,而此次決議案卻用了18天。分析人士指出,在決議草案的磋商過程中,中國的態度特別關鍵,因為它的態度決定了制裁實施是否有效。
國外媒體指出,這項決議之所以有力度,原因之一就是它得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業遂在表決之后對記者說,北京堅決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希望看到一個無核化的朝鮮半島。他說,中國對這項決議投了贊成票是因為其內容適當,并為朝鮮指明了出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3日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朝鮮核試驗問題第1874號決議發表談話。
秦剛說,制裁不是安理會行動的目的,政治和外交途徑是解決半島相關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安理會剛剛通過的決議也向朝鮮發出積極信號,為各方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預留了空間。
朝鮮問題專家張璉瑰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根據以往各國公開表態來看,美日韓更多地主張根據聯合國憲章第7章規定,對朝鮮進行全面制裁。但中國主張安理會對朝鮮核試驗問題作出適當、平衡的反應,不能動用武力,并極力將朝核問題納入和平談判的軌道。張璉瑰說:“從最后的決議看,確實排除了動武的內容,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排除了動武的可能性。因為條款執行中,也可能出現對抗性局面。”
張璉瑰說,根據1718號決議執行的經驗來看,缺少武力制裁這一條,經濟和政治制裁似乎并沒有引起朝鮮過多的在意,那么制裁的目的,即迫使朝鮮放棄核計劃也很難達到。1874號決議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目前還很難肯定。